首页 > 方案 > 问答 > 利津水利局周边有什么,青岛昌乐街离利津路有多运

利津水利局周边有什么,青岛昌乐街离利津路有多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31 03:34:46 编辑:汇众招标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青岛昌乐街离利津路有多运

昌乐路古玩市场在全国都是很有影响力的,石雕根艺一条街的市场也是个老市场了店家都好多年了也是可以去看一下;山东路的市场大家多一些,每周六的昌乐路古玩交易大集在胶东半岛很有声誉,其他县市 莱西的市场在水集莱西水利局附近,其他的肯定也有但不太清楚,很欢迎大家来青岛游玩,
昌乐路走到利津路需要10分钟,坐公交2站路.

青岛昌乐街离利津路有多运

2,利津水文站河流泥沙含量比陕县水文站小的原因是什么

说实话我不知道这利津水文站在哪里,感觉陕县的水文站在黄河上(陕县跟陕西比较近)。但是,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关键不再水文站,而在含沙量!能想到的有以下几条:1、利津水文站位于(),河流河流含沙量小,而陕县位于黄河上,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2、还有就是,水文站的位置,上游的含沙量肯定小于下游。根本就是这两条,润色就可以了。
利津水文站是黄河的最后一个水文站,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陕县水文站是黄河离开黄土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地方,位于河南三门峡市陕县。我们要知道:如果只是单单指输沙量,即包括沉积在陆地上的泥沙和输入海洋的泥沙,那么利津的一定会大于陕县的;但你这只是指河流的泥沙含量,试想黄河流入下游时,实际上无论流速和侵蚀(基本没有)都会下降,也就是说上游的泥沙在下游会部分沉积,所以位于河流上部的陕县站会大于利津站的河流含沙量。
(1)人们习惯上把黄河分为上中下三河段,自源头到内蒙古的河口是上游,自河口到河南的旧孟津是中游,自旧孟津以下河段为下游,那么划分上游和中游的地点是河口,划分中游和下游的地点是旧孟津;(2)从材料二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的河流含沙量可知,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该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由于乱砍滥伐等人为原因,植被覆盖率低,且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3)由材料二可知,利津水文站比陕县水文站的泥沙含量小,其原因是黄河进入下游地区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4)利津水文站含沙量是24.7千克/立方米,利津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是332.6亿立方米,则黄河每年输往渤海的泥沙是24.7千克/立方米×332.6亿立方米=8215.22亿千克,大量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堆积成三角洲.故答案为:(1)河口; 孟津;(2)中游; 黄土高原; 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3)小; 黄河下游地区,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4)8215.22; 三角洲.
这两个站的上下游关系是什么?距离怎么样,当地植、气候被条件怎么样,不光这些,就我建的水文站里面我也发现,有些地段不好,但是又不得不建在那里比如回水及河道顺直情况等都会差很多。就拿我去年在西藏建了的一个水文站来说,藏区的河是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河宽都比较小,这样的话,平时测沙垂线也就那么几根,在回水区本不该测但又不得不测,因为回水原因,粗泥沙有充分的时间沉淀,这样采集的数据就有很大的偏差,所以你说的两个站需要你自己去琢磨他们各自的特点再分析了~~

利津水文站河流泥沙含量比陕县水文站小的原因是什么

3,关于黄河现状的资料以及形成原因

近几十年来,黄河河床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急剧降低,“悬河”形势加剧,防洪水位逐年抬高。1950~1998年,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利津5个水文站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时水位分别抬高了3.94米、4.18米、3.72米、3.90米、2.70米。尤其是1987年以来,黄河来水量较小,主河槽淤积进一步加剧,1987~1997年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每年淤高0.12~0.16米,平槽流量由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降为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即便是中常洪水也可能发生滚河、斜河和顺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 1、黄河水资源现状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却承担着向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向流域外远距离调水。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两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其中农业用水是大头,约占92%,工业生活用水约占8%。从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间,黄河下游有22年断流,而1996、1997、1998年连续三年的断流时间均超过100天,1998年则长达144天。根据预测:正常来水年份情况下,2010年黄河流域缺水40亿m3,2030年缺水110亿m3,2050年缺水160亿m3左右,枯水年份还要增多。由此可见,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水危机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为了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黄河下游断流形势,国家计委、水利部颁布实施了《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和《黄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并于1999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了水调局,从1999年3月17日开始,对黄河供水实行统一管理和有计划的调配,自此以后,黄河下游未出现断流现象。
流域概况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约5400km。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为上游,其中兰州以上大部分地区植物被覆较好;玛多至青铜峡的干流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青铜峡以下为河套平原,灌溉发达,可通航运。托克托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两岸为黄土高原,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桃花峪到河口为下游,两岸绝大部分修建了大堤,泥沙淤积使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多的达10m,故称悬河;沿岸多灌区,干流也可通航。河口附近,黄河入海水道不断淤积、延伸、改道,造陆作用强烈。各河段直接汇入干流的流域面积大于1万km的支流有十条,以渭河的面积与水量最大。

关于黄河现状的资料以及形成原因

4,我国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实例有: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引黄入晋、东北的北水南调工程、引江济太、广东修建了东深引水工程、甘肃修建引大入秦工程等。 南水北调: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引滦入津:水源短缺制约天津城市的建设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国务院于1981年9月决定兴建引滦入津输水工程,跨流域从300多公里以外引滦河水。工程起点为河北迁西县大黑汀水库,穿燕山余脉,使滦河水西流,循黎河入于桥水库,经州河、蓟运河,转输水明渠,引入天津市区。整个引水工程途经河北省迁西县、遵化县及天津市蓟县、宝坻县、武清县、北辰区,全长234公里。沿线筑有隧洞、泵站、水库、暗渠、管道、倒虹、桥闸等215项工程。 引滦入唐:引滦人唐工程是由引滦人还输水工程、邱庄水库、引还人陡输水工程和陡河水库四大工程组成。引滦人唐工程每年可给唐山市和还乡 河陡河中下游输水5亿~8亿立方米,从滦河大黑汀水库引水,跨流域输入蓟运河支流还乡河邱庄水库,再从邱庄水库穿过还乡河与陡河分 水岭,经陡河西支将水调入陡河水库,然后再从陡河水库将水输入下游和唐山市市,供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引黄济青:是从黄河下游利津附近开挖渠道,将黄河水向南引入胶莱河至青岛,以解决青岛市缺水问题。此工程于1992年峻工。缓解了青岛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也可防止青岛市的海水倒灌和地面沉降。 引黄入晋:万家寨引黄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总干线、南干线、连接段和北干线组成。引水线路总长452.4公里,其中,总干线44.4公里,南干线101.7公里,连接段139.35公里,北干线166.9公里。工程分两期实施,水利枢纽位于山西省偏关县西北的黄河干流之上, 北水南调: 将松花江流域的部分水量调往辽河,以补充辽河中、下游及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洽区沿调水线地区部分用水的工程规划。统筹考虑松、辽两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促进中国东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引江济太:为改善太湖水体水质和流域河网地区水环境,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特别是为缓解太湖地区水污染问题,2002年1月以来,太湖流域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利用已建成的望虞河工程和沿长江其它闸站,将长江水引入河网和太湖,再通过东导流、太浦河、环太湖口门等工程将太湖水送到黄浦江上、下游、浙江杭嘉湖地区、沿太湖周边地区。 东深引水:东深供水工程是为解决香港水荒而建设的。第四期扩建工程经东江左岸的东莞桥头镇太园一级抽水站,穿越石马河进入东深渠道,注入深圳水库,再通过涵管进入香港的供水系统。1963年,香港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为解决香港水荒的问题,中国政府拨专款于第二年2月开始兴建东深供水工程,1965年3月建成投产。 引大入秦: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大通河水跨流域调至秦王川地区的一项大型自流灌溉引水工程,支渠以上工程全长880公里,主要由隧洞群、大渡槽、倒虹吸及明渠等建筑物组成。沿线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2009/02/08

5,我国正在进行调水工程有哪些需要全的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引黄入晋、东北的北水南调工程、引江济太、广东修建了东深引水工程、甘肃修建引大入秦工程等。南水北调: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引滦入津:水源短缺制约天津城市的建设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国务院于1981年9月决定兴建引滦入津输水工程,跨流域从300多公里以外引滦河水。工程起点为河北迁西县大黑汀水库,穿燕山余脉,使滦河水西流,循黎河入于桥水库,经州河、蓟运河,转输水明渠,引入天津市区。整个引水工程途经河北省迁西县、遵化县及天津市蓟县、宝坻县、武清县、北辰区,全长234公里。沿线筑有隧洞、泵站、水库、暗渠、管道、倒虹、桥闸等215项工程。引滦入唐:引滦人唐工程是由引滦人还输水工程、邱庄水库、引还人陡输水工程和陡河水库四大工程组成。引滦人唐工程每年可给唐山市和还乡 河陡河中下游输水5亿~8亿立方米,从滦河大黑汀水库引水,跨流域输入蓟运河支流还乡河邱庄水库,再从邱庄水库穿过还乡河与陡河分 水岭,经陡河西支将水调入陡河水库,然后再从陡河水库将水输入下游和唐山市市,供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引黄济青:是从黄河下游利津附近开挖渠道,将黄河水向南引入胶莱河至青岛,以解决青岛市缺水问题。此工程于1992年峻工。缓解了青岛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也可防止青岛市的海水倒灌和地面沉降。引黄入晋:万家寨引黄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总干线、南干线、连接段和北干线组成。引水线路总长452.4公里,其中,总干线44.4公里,南干线101.7公里,连接段139.35公里,北干线166.9公里。工程分两期实施,水利枢纽位于山西省偏关县西北的黄河干流之上,北水南调: 将松花江流域的部分水量调往辽河,以补充辽河中、下游及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洽区沿调水线地区部分用水的工程规划。统筹考虑松、辽两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促进中国东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引江济太:为改善太湖水体水质和流域河网地区水环境,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特别是为缓解太湖地区水污染问题,2002年1月以来,太湖流域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利用已建成的望虞河工程和沿长江其它闸站,将长江水引入河网和太湖,再通过东导流、太浦河、环太湖口门等工程将太湖水送到黄浦江上、下游、浙江杭嘉湖地区、沿太湖周边地区。东深引水:东深供水工程是为解决香港水荒而建设的。第四期扩建工程经东江左岸的东莞桥头镇太园一级抽水站,穿越石马河进入东深渠道,注入深圳水库,再通过涵管进入香港的供水系统。1963年,香港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为解决香港水荒的问题,中国政府拨专款于第二年2月开始兴建东深供水工程,1965年3月建成投产。引大入秦: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大通河水跨流域调至秦王川地区的一项大型自流灌溉引水工程,支渠以上工程全长880公里,主要由隧洞群、大渡槽、倒虹吸及明渠等建筑物组成。沿线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2009/02/08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计划兴建的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按规划,分别从长江上、中、下 游引水,称为南水北调西线、中线、东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以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这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全区工农业 产值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二,而水资源仅占百分之一点五 。据统计,这一地区一般旱年缺水九十三亿立方米,中等旱年缺水一百七十二亿立方米,二 ○○○年全区缺水一百九十八至三百零一亿立方米。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二○三○年我国人口达到十六亿高峰时,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 仅有一百一十至二百四十立方米,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总量:四百亿立方米,占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五十。 调水路线;从南至北,途径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 调水距离:一千多公里。 供水目标:黄淮平原、京津、华北、西北地区。

6,我国有两个汛期的河流

黄河
以下对考试题目中有关河流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河流是聚落发展的起点,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河流一般是作为资源特征而出现的。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下面综合河流主干知识,浅谈高考河流命题的几种形式。 一、 关注河流功能,考查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河流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早期城市的形式受河流影响最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一般都是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河流功能主要表现为供水、水运、军事防卫、旅游四个方面。因此,我国南方多沿河设城。沿河设城的区位类型主要有: ① 位于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便于货物转运),如赣州市; ② 位于河流交汇处(大量人流物流在集散、中转),如武汉; ③ 位于河口(河流腹地宽广),如上海市; ④ 河流曲流处或河心岛(天然河面利安全防卫),如伯尔尼、巴黎; ⑤ 位于过河点位置(渡口),如伦敦。 例1(06全国卷ⅰ)第39题第(1)问:比较图9中a(武汉)、e(上海)两城市在河流交通中的区位特点。 解析:本题设问具有逆向性的特点,即教材内容与问题设问方式的转换,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逆向设问,考查同学们对教材知识理解和灵活运用。“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本题实际上在考查“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只不过设问方式与教材实行了大逆转,关键是看能否将我们的思维转换过来。不仅考查了逆向思维的能力,还在设问方式上做了新的尝试。 答案: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上海位于河口。 二、 关注河流特征,考查对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 河流特征可分为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描述河流水文特征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① 水量大小 ② 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③ 汛期及长短 ④ 含沙量大小 ⑤ 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 ⑥ 水能。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 ① 河流长度、流向 ② 流域面积 ③ 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④ 河网密度 ⑤ 落差或峡谷分布。影响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因素如右图: 例2描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解析:首先要明确松花江的位置特征,然后从水文特征的描述入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筛选,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松花江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的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的夏汛,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足,汇入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 三、 关注流域范围,比较流域面积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流域面积是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即河流的集水区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影响流域面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势(限制河床宽度)、支流数目(影响汇水区域)、气候(降水影响河流流量)。 例3读右图,说明该河回归线以南和以北的流域范围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线判断此河流为世界性河流,在我国叫澜沧江,在东南亚叫湄公河。读图知,以回归线为界线,该河流北段流域范围比较小,南段流域范围比较大。东南亚和我国山水相连,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受地形影响流域面积较小;河流到中下游河床逐渐展宽,流域面积较大。在气候上,南北段都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都很丰富。 答案: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谷深,落差大,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 四、 关注河流航运,突出对河流航运条件分析的考查 河流航运是作为交通因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三峡水库的建成,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宽,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川江的航运条件。河流航运价值受航运条件影响,评价河流航运条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 气候,降水影响水量,决定河道的宽度、河流水位,气温影响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 ② 地形,落差大小,有无礁石,决定水流是否平稳,主要出于对航行安全的考虑; ③ 通航里程的长短。总之,江阔水深,水流平稳,通航里程长是河流航运的有利条件。注意有的河流航运条件好,如亚马逊河,但航运价值并不高,主要原因是该河流域内是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咸有人居住。因此河流航运是否发达,航运价值是否高,还要受其流域或沿岸人口、城市、经济的影响。 例4读右图,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两河流通航的优势。 解析:图中所示河流a为莱茵河,b河为长江。两河流都是世界航运比较发达的河流,其航运价值都很高,沿岸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回答主要从气候、地形、通航里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a莱茵河:流域处于温带海洋气候区,终年温和多雨,河流因补给水源充足而终年流量大且稳定,没有明显的枯水期,由于流域内落差较小,主要流经平原地区,通航里程长;b长江:由于长江流域主要地处我国湿润地区,流域内降雨量丰沛,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一年四季均可通航,多数干支流流经地区地势平坦,因而通航里程长,江阔水深,通航条件优越,有“黄金水道”之称。 五、关注河流水能,探究流域内水能开发的条件 河流流经高山峡谷地区,两岸高山耸立,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我国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解决了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关注河流水能,探究流域内水能开发的条件是区域整治的重要内容。河流水能丰富的一般答件就是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容易开发就是能修筑水坝的峡谷地形、有一个能蓄水的库区地形(宽谷盆地)。解题时,要按照思维模式从文字、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 例5(05年全国卷ⅰ)第36题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解析:做这道题目我们要在头脑中构建这样一个思维线索,如下图: 然后根据这个思维线索,回到题目当中去找信息,分析该小区域水能开发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从题目信息到图像信息,深入挖掘,整合已有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降水较多,有(足够)汇水面积。河流有较大的落差,(在bb`剖面线,附近)有峡谷(形成较好坝址)。 六、关注人地矛盾,探寻河流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 河流水是陆地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动态水资源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我国是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但是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各大江河流域洪涝、干旱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既要考虑发电、供水、航运、防洪等效益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要考虑其地质基础、淹没范围以及对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蚀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下图表为河流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枢纽 开发水能,加强灌溉,调蓄径流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建设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便利航运和防洪 调整产业结构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压力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 例6材料:黄河调水调沙工程,06年从6月15日9时正式开始至7月3日8时黄河利津水文站入海流量全面回落结束,历时19天。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3700立方米每秒,为历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流量最大的一次。试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黄河调水调沙所用的水主要来自于小浪底水库,所冲的沙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其目的是用河水将下游的泥沙冲击入海,防止泥沙在下游过量淤积而抬高河床,在入海口处形成新淤地,改善海岸线侵蚀后退的状况。 答案: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冲刷,泄洪能力得到提高;所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形成新淤地,湿地面积增加;黄河三角洲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海岸线不断被侵蚀后退的状况得以扭转。
我国东北的河流多数有两个汛期——即春汛和夏汛。如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

7,河流的功能

以下对考试题目中有关河流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希望对你有用。河流是聚落发展的起点,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河流一般是作为资源特征而出现的。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下面综合河流主干知识,浅谈高考河流命题的几种形式。一、 关注河流功能,考查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河流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早期城市的形式受河流影响最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一般都是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河流功能主要表现为供水、水运、军事防卫、旅游四个方面。因此,我国南方多沿河设城。沿河设城的区位类型主要有: ① 位于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便于货物转运),如赣州市; ② 位于河流交汇处(大量人流物流在集散、中转),如武汉; ③ 位于河口(河流腹地宽广),如上海市; ④ 河流曲流处或河心岛(天然河面利安全防卫),如伯尔尼、巴黎; ⑤ 位于过河点位置(渡口),如伦敦。例1(06全国卷Ⅰ)第39题第(1)问:比较图9中A(武汉)、E(上海)两城市在河流交通中的区位特点。解析:本题设问具有逆向性的特点,即教材内容与问题设问方式的转换,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逆向设问,考查同学们对教材知识理解和灵活运用。“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本题实际上在考查“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只不过设问方式与教材实行了大逆转,关键是看能否将我们的思维转换过来。不仅考查了逆向思维的能力,还在设问方式上做了新的尝试。答案: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上海位于河口。二、 关注河流特征,考查对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 河流特征可分为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描述河流水文特征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① 水量大小 ② 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③ 汛期及长短 ④ 含沙量大小 ⑤ 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 ⑥ 水能。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 ① 河流长度、流向 ② 流域面积 ③ 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④ 河网密度 ⑤ 落差或峡谷分布。影响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因素如右图:例2描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其成因。解析:首先要明确松花江的位置特征,然后从水文特征的描述入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筛选,并分析其成因。答案:松花江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的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的夏汛,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足,汇入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三、 关注流域范围,比较流域面积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流域面积是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即河流的集水区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影响流域面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势(限制河床宽度)、支流数目(影响汇水区域)、气候(降水影响河流流量)。例3读右图,说明该河回归线以南和以北的流域范围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线判断此河流为世界性河流,在我国叫澜沧江,在东南亚叫湄公河。读图知,以回归线为界线,该河流北段流域范围比较小,南段流域范围比较大。东南亚和我国山水相连,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受地形影响流域面积较小;河流到中下游河床逐渐展宽,流域面积较大。在气候上,南北段都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都很丰富。答案: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谷深,落差大,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四、 关注河流航运,突出对河流航运条件分析的考查河流航运是作为交通因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三峡水库的建成,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宽,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川江的航运条件。河流航运价值受航运条件影响,评价河流航运条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 气候,降水影响水量,决定河道的宽度、河流水位,气温影响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 ② 地形,落差大小,有无礁石,决定水流是否平稳,主要出于对航行安全的考虑; ③ 通航里程的长短。总之,江阔水深,水流平稳,通航里程长是河流航运的有利条件。注意有的河流航运条件好,如亚马逊河,但航运价值并不高,主要原因是该河流域内是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咸有人居住。因此河流航运是否发达,航运价值是否高,还要受其流域或沿岸人口、城市、经济的影响。例4读右图,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两河流通航的优势。解析:图中所示河流a为莱茵河,b河为长江。两河流都是世界航运比较发达的河流,其航运价值都很高,沿岸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回答主要从气候、地形、通航里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a莱茵河:流域处于温带海洋气候区,终年温和多雨,河流因补给水源充足而终年流量大且稳定,没有明显的枯水期,由于流域内落差较小,主要流经平原地区,通航里程长;b长江:由于长江流域主要地处我国湿润地区,流域内降雨量丰沛,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一年四季均可通航,多数干支流流经地区地势平坦,因而通航里程长,江阔水深,通航条件优越,有“黄金水道”之称。五、关注河流水能,探究流域内水能开发的条件河流流经高山峡谷地区,两岸高山耸立,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我国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解决了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关注河流水能,探究流域内水能开发的条件是区域整治的重要内容。河流水能丰富的一般答件就是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容易开发就是能修筑水坝的峡谷地形、有一个能蓄水的库区地形(宽谷盆地)。解题时,要按照思维模式从文字、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例5(05年全国卷Ⅰ)第36题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解析:做这道题目我们要在头脑中构建这样一个思维线索,如下图:然后根据这个思维线索,回到题目当中去找信息,分析该小区域水能开发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从题目信息到图像信息,深入挖掘,整合已有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降水较多,有(足够)汇水面积。河流有较大的落差,(在BB`剖面线,附近)有峡谷(形成较好坝址)。六、关注人地矛盾,探寻河流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河流水是陆地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动态水资源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我国是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但是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各大江河流域洪涝、干旱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既要考虑发电、供水、航运、防洪等效益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要考虑其地质基础、淹没范围以及对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蚀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下图表为河流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建设水利枢纽 开发水能,加强灌溉,调蓄径流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建设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便利航运和防洪调整产业结构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压力控制工业及生活废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例6材料:黄河调水调沙工程,06年从6月15日9时正式开始至7月3日8时黄河利津水文站入海流量全面回落结束,历时19天。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3700立方米每秒,为历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流量最大的一次。试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黄河调水调沙所用的水主要来自于小浪底水库,所冲的沙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其目的是用河水将下游的泥沙冲击入海,防止泥沙在下游过量淤积而抬高河床,在入海口处形成新淤地,改善海岸线侵蚀后退的状况。答案: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冲刷,泄洪能力得到提高;所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形成新淤地,湿地面积增加;黄河三角洲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海岸线不断被侵蚀后退的状况得以扭转。
所谓河流功能,就是河流中发生个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极其外在特征,以及与河流相关的人类的活动反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功能发生调整,河流功能呈现了多样性,以下七种功能尤为重要: ① 水利功能 ② 航运功能 ③ 生态功能 ④ 游憩休闲功能 ⑤ 历史文化功能 ⑥ 纳污功能 第七, 景观功能
河流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早期城市的形式受河流影响最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一般都是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河流功能主要表现为供水、水运、军事防卫、旅游四个方面。因此,我国南方多沿河设城。沿河设城的区位类型主要有: ① 位于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便于货物转运),如赣州市; ② 位于河流交汇处(大量人流物流在集散、中转),如武汉; ③ 位于河口(河流腹地宽广),如上海市; ④ 河流曲流处或河心岛(天然河面利安全防卫),如伯尔尼、巴黎; ⑤ 位于过河点位置(渡口),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建设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便利航运和防洪 调整产业结构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压力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
文章TAG:利津水利局周边有什么利津水利水利局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