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设备 > 经验 > 张掖建设局起什么作用,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哪些优势专业

张掖建设局起什么作用,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哪些优势专业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29 18:51:30 编辑:汇众招标 手机版

1,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哪些优势专业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在始建于1952年的张掖卫校基础上,于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的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之滨、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金张掖”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甘肃西部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改建后,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模式。多年来,在张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抢抓机遇、审时度势,在精心谋划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立足河西、面向全省、服务周边,争取把学校建成河西及周边地区医药类专科人才培养基地、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医学科研基地和医学信息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抢抓机遇,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办学水平。坚持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教育教学为主体,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主导,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为目标,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一流水平的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厚德精医、博学创新”为校训,不断加强建设,扩大办学规模,现有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影像学、药学、助产和中西医结合六个专业。 自升专以来,学校启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专科合格建设工程,制定了“十五”及“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学校的快速发展绘制了蓝图。学校紧紧抓住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市财政投入、教职工集资、教职工工资抵押贷款等渠道多方筹措办学经费,加大教学投资,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在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网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教学基本设施建设。2004年我校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护理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5年我校被甘肃省卫生厅确立为“全科医学”培训基地;2006年被甘肃省卫生厅确立为“乡村医生”专科学历培训基地。学校加大门诊部投资,于2007年被批准为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学生教育和培养,“多证制”建设,为农村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于2002年9月我校被甘肃省教育厅自考办批准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2004年10月经甘肃省教育厅自考办批准,设置了护理专业独立本科教育;2005年9月被为甘肃省教育厅自考办批准为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2007年3月被甘肃省教育厅自考办批准为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考点;同年6月被甘肃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委员会批准为普通话测试点。这些项目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获取各种知识的平台,为农村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自建立以来,培养的万余名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已成为各级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技改中坚和技术骨干,为促进我省特别是河西地区及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我们将继续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针对西部农村卫生工作特点,围绕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在总结以往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培养培训规模,为西部地区培养出更好更多的高技能实用型卫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哪些优势专业

2,玉米种业科研转化中存在哪些现实问题

玉米种子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玉米杂交制种基地还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制种基地比较效益下降。2008年2月15日由《全国杂交玉米主要品种市场价格》显示:全国423个玉米品种中,价格上涨的品种65个,占15.4%;价格持平的品种104个,占24.6%,其余价格均为下降的,占60%。张掖市甘州区玉米制种价格调查显示:郑单958、鲁单981和豫玉22三个玉米杂交品种2007年种子基地生产公司平均收购价格为4.07元/公斤,销售价格为3.60元/公斤,毛利差为-0.47元/公斤。种子基地生产公司不仅不能赢利还要赔钱,影响了制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农业技术人员不足,劳动力严重缺乏。2004-2008年,甘州区玉米制种面积逐年增加,现年均40万亩左右,但农业技术人员却逐年减少,2008年度只有131人,万亩制种人员由2004年5.94人下降到2008年的3.06人,生产过程中技术指导不能全面到位。种子质量呈下滑趋势。种子生产企业对制种基地投入减少。制种基地农户由于搞种子生产经济效益低,从而影响到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雇工进行去杂去雄、收获晾晒等生产环节,使种子质量呈下滑趋势。国家扶持力度不够。种子生产企业贷款困难,资金严重缺乏。外来企业不再享受优惠政策,与本地企业平等发展,其经济效益将受到2 冲击,势必影响玉米制种产业的健康发展。种子基地建设发展对策加强种子基地建设。国家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区域制种资源优势,制订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建立玉米杂交制种基地。并在种子基地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指导企业和基地农民形成规模化生产,像粮食生产一样,给予制种农民良种补贴和良种生产补贴。建立种子生产保险基金和种子储备基金,增强种子生产的安全性。种子企业以销定产,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亲本种子复检,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安排种植区域,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全面落实。同时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大制种田产地检疫力度,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本增效,将种子生产基地建成稳产高产的精品基地。改变种子生产方式。将“公司+基地联农户”的生产格局转变成“科研+生产联市场”的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实现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采取品种、技术、资金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方式组建股份公司,树立种子生产工业化经营的理念,形成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经济共同体,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种子质量,进一步搞好种子质量检验体系建设。根据种子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市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中心建设,加快制种企业“标准化种子检验室”建设、验收和认定,建成以部级、省级质量监测中心为龙头,市级质量监测检验机构为主体,“标准化种子检验室”3 为基础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以严格监测手段促进种子质量的提高。加大人才引进培训力度,建立种子生产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到第一线积极指导农民进行种子生产。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努力将制种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吸引青壮年农民安心从事种子生产。充分发挥企业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的带动示范作用,利用制种基地实施“传、帮、带”,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种子管理。加强合同管理,由村民委员会或合作经济组织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合同,再由村民委员会或合作经济组织与每个农户签订内部合同。加强诚信管理,通过对种子企业、生产基地进行诚信度评价,评定诚信等级,由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群众与诚信度高的企业合作,并通过项目支持,让诚信度高的企业建立稳固的种子生产基地,通过优胜劣汰,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净化种子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市场管理,认真做好种子市场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把好“两证”审核关,依法查处抢购、套购种子和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升种业竞争力。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种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扶持力度,支持其不断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支持其不断进行基地建设,培育种子企业的专业化和一体化,促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龙头企业。对现有企业,政府要分类指导,支持、鼓励种子企业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经济利益的联合和兼并重组,壮大种业经济势力,积极创造条件,在资金项目、铁路运输上对种子生产企业给予支持,扶持种子企业将科研、生产、经营、市场紧密结合,逐步实现小公司、小资本、分散经营向大集团、大资本、大市场、规模化经营发展,通过制种基地的联动,加强科技开发,占据国际国内市场,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玉米种业科研转化中存在哪些现实问题

文章TAG:张掖建设局起什么作用张掖建设建设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