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经验 > 什么叫涌底调蓄系统,建筑给水工程中调蓄与增压设备有哪些

什么叫涌底调蓄系统,建筑给水工程中调蓄与增压设备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18 03:36:02 编辑:汇众招标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建筑给水工程中调蓄与增压设备有哪些

储水池,水泵 加上电控 恒压供水系统。
很像我们学校的专业嘛,有土木工程吗,土木最好,后面是给排水,再是设备,在环境

建筑给水工程中调蓄与增压设备有哪些

2,大兴安岭山地地下水系统

大兴安岭山地,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系统、裂隙-孔隙含水系统、基岩裂隙含水系统和冻土带含水系统。一、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系统该含水系统呈线状分布于大兴安岭各地的河谷及河谷洼地中,主要河谷有海拉尔河、根河、额尔古纳河、甘河、诺敏河、阿伦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霍林河、乌力吉木仁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等。含水层岩性,上部为全新统冲洪积砂、砂砾石、砾卵石层,下部为中、上更新统冰碛、冰水堆积的含粘土砂砾石层,基本无隔水层存在,构成统一含水体。河谷一般较宽,中、下游宽2~5km,局部可达10km。含水层厚度较大,上游厚度为20~30m,下游厚度可达30~40m。自上游到下游,含水层颗粒逐渐由粗变细,富水性变好,上游小型河谷、沟谷中,单位涌水量为100~300m3/d·m或300~500m3/d·m;下游大、中型河谷中,单位涌水量均为500~3000m3/d·m,水量丰富,是主要的供水水源。本区地表水系发育,地表水资源丰富,各河流径流量均在2×108m3/a以上,一般为(4~10)×108m3/a,诺敏河达42.89×108m3/a,甘河达33.83×108m3/a,绰尔河达20.5×108m3/a。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补给资源充分,地下水开采后可获得地表水大量渗漏补给,调蓄能力较强,是潜水最丰富的地段。二、裂隙-孔隙含水系统裂隙-孔隙含水系统主要分布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乡一带和霍林河一带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如巴彦盆地、霍林河盆地等。巴彦盆地为NNE走向的向斜盆地,含水层由白垩系的砂岩、砂砾岩组成。其沉积特征为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厚度增大,最大厚度可达200m。由于含水层的厚度、颗粒大小、胶结程度不同,使不同地段的富水性有明显差异。盆地西侧拗陷较深,含水层岩性颗粒较粗,水位埋藏较浅,一般为5m左右,水量较大,单位涌水量可达250~300m3/d·m。而盆地东侧岩性变化小,颗粒相对较细,黏性土含量增大,地下水位埋深增加,可达70m,水量较西部小,单位涌水量为100~150m3/d·m。霍林河盆地为一断陷盆地,含水层为白垩系的砂岩、砂砾岩,胶结程度差,裂隙、孔隙发育,透水性好,含水层厚度南部为10~50m,北部稍大,水位埋深小于10m。盆地内富水性差异较大、盆地边缘和盆地南侧,单位涌水量小于25m3/d·m,局部大于25m3/d·m,富水性较差;盆地中部,单位涌水量为250~500m3/d·m,富水性较好;盆地南部,为自流水区,水头高出地表1~5m,单位涌水量小于25m3/d·m,富水性变差。三、基岩裂隙含水系统本区基岩广布,裂隙发育,沟谷深切,水系发育,河谷宽广。基岩裂隙水以潜水为主,含水层为风化裂隙带,富水性与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有关,自东向西,裂隙发育程度有所减弱,含水层厚度相对变薄。一般裂隙发育深度为10~30m,地下水径流模数为(2~3)×104m3/km2·a。区内沟谷发育,降水较多,水循环条件好,以溶滤作用为主,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HCO3-Ca·Mg型为主,其次为HCO3-Ca·Na型。矿化度低,多小于0.5g/L,水质好。但在一些河谷洼地,氟含量较高,一般为1~2mg/L,局部达3mg/L以上。四、冻土带含水系统本区北部为苔原地带,年平均气温为-3~-5℃,有多年冻土分布。北部区为多年冻土连续分布带,下限大于60m,季节融化带为0.5~2.5m;南部地区,多年冻土断续分布,为岛状多年冻土分布区,冻结层上限8m左右,冻结层厚度北部较大,一般为70m左右,向南逐渐变薄为5~20m。北部融区小,连通性差;南部融区大,连通性好。冻结区内地下水量变化较大,单位涌水量由不足25m3/d·m可增大到1000m3/d·m。在冻结层下分布有裂隙承压水,局部地段承压水头高出地面,形成自流,水量较小,一般单位涌水量小于100m3/d·m。

大兴安岭山地地下水系统

3,什么叫调蓄预沉

从名称来看,应该是水处理前的构筑物,叫预沉池,把水中的能沉降的泥沙先自然沉降,利于后续处理。同时该池做的较大,有调蓄水量的作用。
搜一下:什么叫调蓄预沉?

什么叫调蓄预沉

4,岩溶水系统资源条件

(一)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岩溶含水层由泥盆系下统郁江组上段至石炭系上统(D1y2—C3)的碳酸盐岩组成,非岩溶区主要分布寒武系至泥盆系下统郁江组下段(∈b—D1y1)的碎屑岩,部分地段近地表浅部分布有白垩系碎屑岩,局部分布厚1~10余米的第四系。本区地下水主要赋存空间为碳酸盐岩含水层。岩溶地下水是本区的主要地下水类型。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分布范围占总面积的66.9%,岩性主要为灰岩、燧石结核灰岩及白云岩。北东和北东东向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强烈且分布相对均匀,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好,构成统一的含水体,有较多的地下水天然露头点。地势较平坦,河流切割浅(一般小于5 m),有利于岩溶地下水的储存和富集。根据其含水岩组的出露条件,可将其划分为裸露型岩溶水、覆盖型岩溶水和埋藏型岩溶水三个亚类。1)裸露型岩溶水:主要分布于大塘—常安—德胜(黎塘)—朱山—东塘一线以北至流域北部地下水分水岭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带,面积193.55km2。地貌为孤峰平原。调查的22个地下水天然露头点中,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5 m,部分地段6~10m,其中发育有2条地下河。枯季径流模数为2.4~6.1 L/(s·km2),钻孔单孔涌水量大多为10~65 L/s。除东部分水岭附近局部地段因补给条件相对较差而富水性中等外,其余地段水量丰富。2)覆盖型岩溶水:主要分布于大塘—常安—德胜(黎塘)—朱山—东塘一线以南至镇龙山北山前一带,面积56.55km2。地貌为孤峰平原,工作区有3处地下水天然露头点,涌水量1.9~66.7 L/s。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10m,枯季径流模数为5.05 L/(s·km2)。地下水除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外,还接受南部碎屑岩山区外源水和农田灌溉水的渗漏补给,水量丰富。3)埋藏型岩溶水: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内西、北部,黎塘、和吉镇附近的红层(白垩系碎屑岩)分布区,面积24.25km2。地下水主要接受红层覆盖区周边岩溶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水量中等。(二)地下水的水流循环条件1.补给条件就工作区地下水系统整体而言,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但是,在系统内“三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转换频繁,局部地段地表水(主要是外源水)、非岩溶区侧向地下水径流以及农田灌溉水的渗漏对岩溶地下水的补给也是重要的途径。该流域系统年降雨量变化较大,枯水年(1989年)为957.7 mm,丰水年(2001年)为2 033.4 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584 mm,总体上降雨补给较为充沛,为区内的地下水提供了丰富的补给来源。从地形地貌条件看,南、东、北三面较高的岩溶峰林谷地和中低山区(图5-1)为该岩溶水系统的主要补给区,补给来水向新埠江河谷地带汇集。在南部碎屑岩山区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600mm,降雨有效入渗系数为0.20;而在黎塘上游、和吉、贵港的樟木一带的岩溶峰林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450mm,降雨有效入渗系数在裸露岩溶区为0.36;在新埠、司马一带覆盖型岩溶区平均年降水量约为1 400mm,降雨有效入渗系数为0.31;在白垩系红层分布区降雨有效入渗系数为0.15。农田灌溉用水回归系数为0.25。总之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条件较好。2.径流条件在补给区,地下水主要以构造、风化裂隙为径流通道,虽然水力梯度较大,但由于径流通道小,径流不畅,以分散的裂隙流为主。随着地势和水力梯度的变化,在局部汇集成泉,可常年不断,但流量很小。在岩溶平原区,NNE和NE向的断裂构造及层间岩溶裂隙为地下水的径流提供了良好通道,在长期的水岩作用下,形成了以主构造方向为岩溶管道的主体、溶蚀裂隙为介质特征的岩溶水网络系统,地下水总体上由东北、东南向西南新埠江河谷地带径流运移。但是由于水力梯度太小,径流缓慢,局部地段在洪水季节经常被淹。3.排泄条件示范区所处地下水系统的排泄基准面是新埠江河谷,主排泄带河床标高86~90m,与河岸的高差为5~8 m,与岩溶平原面的相对高差一般小于15 m。地下水的径流排泄明显受地形地势条件和排泄基准面的制约。排泄地下水的新埠江,其主干流分布于横黎—方村—定子—青草—新埠—龙公一带,全长约20km,平均水力坡度3‰。其中:上游河段(横黎—定子)平均水力坡度为5.5‰,下游河段(定子—龙公)发育于岩溶平原区,长约11km,平均水力坡度仅0.9‰;其支流老李江为岩溶水排泄汇流通道,发源于石灰村—石龙—陈村一带的岩溶泉,经桥美、细江村一带,在局塘附近汇入新埠江,全长约15km,平均水力梯度为1.3‰。图5-1 黎塘地区地貌类型分布图Fig.5-1 Distribution map of geomorphologic types in Litang1—岩溶峰林、峰丛山区;2—岩溶平原区;3—非碳酸盐岩低山丘陵区;4—红层丘陵区;5—碎屑岩中低山区;6—水库;7—高程点;8—岩溶塌陷;9—岩溶泉;10—钻孔;11—溶潭;12—城镇;13—地下河出口受水动力条件和地质构造、岩溶发育格局的控制,本区岩溶水在石龙—苦练和姚村—志广一带,形成岩溶地下水的内排带,地下水以泉群或溶潭泉(凌塘)形式出露于地表,两处内排带的泉口高程分别在97~102.5 m和99~104.5 m,比下游新埠江河谷排泄带基准面高5~10m。新埠江主干流河谷韦垌至新埠、龙公一带则为岩溶地下水的主排泄带,上游段高程90~95 m,下游段高程86~90m。由于地势平坦,水力梯度小,水流不畅,岩溶地下水主要呈分散形式自河谷地带排泄。本区地下水的排泄,除部分为人工开采排泄外,大部分向新埠江河谷排泄并沿河道以地表径流的形式在工作区西南部的中坝一带排出区外。(三)岩溶水的蓄积条件与水资源状况1.岩溶水的蓄水建造黎塘地区处于广西山字形构造前弧,主控构造为新华夏构造体系。随着中—新生代的区域构造演变,形成以NNE或NE向与NWW或NW向的两组构造控制下的碳酸盐岩单斜储水建造。岩溶含水层中溶洞和溶蚀缝隙的发育与两组构造密切相关,溶蚀洞缝的发育方向与构造裂隙展布方向相近(图5-2)。本区岩溶管道或地下河多沿NNE或NE向断裂带或地层接触带发育,形成地下水自北东向南西运移的主径流带,而NWW或NW向溶蚀裂隙往往成为区域地下水向主径流带汇集的主要途径,由此形成岩溶地下水的蓄集和运移网络体系。图5-2 黎塘地区构造玫瑰图Fig.5-2 Rose diagram of the orientation of structural fissures in Litang图5-3 黎塘地区地下岩溶发育特征图Fig.5-3 Characteristics of subsoil karst in Litang在垂向上,地下水储存空间的分布取决于不同深度的岩溶发育程度,受区域侵蚀基准面的影响,据钻探资料分析(图5-3),地下岩溶发育强度可分为:强发育带,发育深度小于20m;较强发育带,发育深度为20~60m;中等发育带,深度为60~90m;弱发育带,在90m之下。可见,本区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地下60m以内的岩溶含水介质空间内。2.岩溶水动态观测结果表明,岩溶水系统中自补给区到径流区至汇水排泄区,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变浅,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变小(表5-1、图5-4)。岩溶平原区地形起伏平缓,一般为3~5 m,即使与水位变幅叠加,该区域的枯季地下水埋深一般也小于10m,多在3~6 m,而低洼地段丰水期地下水出露地表,形成溶潭、凌或岩溶湖、季节性泉水,为推广浅井灌溉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表5-1 黎塘新埠江流域岩溶地下水动态观测结果 Tab.5-1 Karst water regime in Xinpujiang basin,Litang注:为2004年丰水期至2005年枯水期观测结果。图5-4 黎塘3 号孔地下水位动态与降水量关系图(引自贵县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局,1979)Fig.5-4 Correlation between ground water regime and precipitation in Litang3.岩溶含水层的调蓄功能如前所述,岩溶平原区表生带岩溶发育强烈且相对均匀,岩溶管道多呈网络状;中层岩溶带未充填洞穴和管道十分发育,侧向水流通畅。经过长期发育演化,岩溶平原岩溶系统内部结构有序度已达到最佳状态。在本区主要表现为:岩溶水系统的径流排泄区具有孤峰平原特征,岩溶平原面起伏高差小,一般为2~6 m,接近水平平面;地表和地下水文网的流域面积和水流方向已趋向一致;平原区的夷平化程度,与其含水性能和形成地下暗河的性能好坏相对应,强岩溶含水层在地表已基本被夷平,仅遗留极个别孤峰,岩溶储水建造由岩溶化强的溶洞管道 裂隙介质构成,具有较均一的地下水导储网络,宏观上起着汇聚和储存地下水的作用。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发现,岩溶发育具明显垂直分带性,分为浅层(表生)岩溶带、中层溶洞带和深层溶洞带,其深度界线分别在地面之下20m以内、20~60m和60~90m,在90m以下岩溶发育微弱。其中浅层岩溶带(0~20m段)以溶沟、石芽、漏斗为主,溶隙宽大,多与浅部风化裂隙重叠,溶洞管道发育,总岩溶率高,但充填强烈。中层溶洞带(20~60m段)平均总岩溶率下降,但空洞率增大至4.5%,以充水的溶洞、溶缝为主。洞穴形态的特点之一是串珠状发育,即由较宽阔的洞穴和相对狭窄的喉道相间组成,喉道的瓶颈效应限制着表生带碎屑物质下移,从而形成充填程度较低的中层溶洞带。由于岩溶发育程度相当高,洞穴管道连通性好,侧向水流通畅。深层溶洞带(60~90m段)岩溶发育程度低。洞穴管道主要沿大型近直立的结构面(岩性或构造)发育,管道的孤立性表现渐趋明显,岩溶发育不均一性较强。从钻孔抽水试验可知,含水层释放的水量实际上表示岩溶含水空间充填物质(水、气)的交换,对于浅埋藏、开放型的含水层岩溶介质空间,当所含水分析出并充气时,就具有再充水的功能。由上述可知,本区岩溶含水层厚度可达90m,较强岩溶带发育深度达50~60m,而自然条件下的年际水位变幅一般小于10m,可见自然条件下,岩溶含水层以充水为主,含水介质空间的水气交换只占用了约20%的岩溶空间,仍具有很大的调节潜力。根据本区钻孔抽水试验结果分析,浅层岩溶带和中层岩溶带平均给水度分别为0.022、0.015。对浅层岩溶带而言,相当于每米厚度有25 mm水柱的调蓄能力;30m厚的浅层岩溶带整体调蓄能力相应为690mm(相当于75×104m3/km2),相当于当地年平均降水量(1 584 mm)的43.6%,表明具有较强的地下水调蓄的能力,水位下降1 m,每平方千米形成的调蓄空间达2.5×104m3。4.岩溶水资源开发潜力与水质安全黎塘新埠江流域地下水系统的降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达6.50×108m3/a,平均年径流量为3.18×108m3/a;其中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1.65~1.68)×108m3/a,探明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0.44×108m3/a。目前已开采的地表、地下水量为0.908×108m3/a,占平均年径流量的28.55%;已探明地下水资源中还有2/3未利用,可见该区的地表、地下水资源仍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据主要水源地的水质检测结果(表5-2),本区的地下水资源的质量总体上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水质量要求,可作为生活饮用和工农业生产供水水源。但是,由于表层岩溶发育强烈,地表、地下水联系密切,局部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时,污染物随水流循环进入岩溶含水层,引起水质恶化。出现地下水污染的地段,主要在黎塘镇生活污水渠两侧、糖厂排污沟渗漏段等地,主要超标组分是反映生活污染或有机污染的化学耗氧量、氨氮等,在人为活动强烈的城镇、工业区其他化学组分的浓度也明显高于上游补给区的背景状况(图5-5、图5-6)。在农业区,雨季时耕地水肥流失造成浅部地下水中氨氮浓度增高,出现短时性的亚硝酸盐浓度超标。评价结果表明,机井抽取的地下水多为Ⅰ、Ⅱ类水,反映人为影响微弱,基本保持天然地下水化学组成的状态,适合各类用途;而浅井开采的地下水,主要是近地表环境的潜水,在耕作区受农业活动的影响,表现为氨氮、亚硝酸浓度较高,不适合饮用,但符合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表5-2 黎塘新埠江流域主要岩溶水点地下水质量状况与评价 Tab.5-2 Quality assessment of karst ground water quality in main water spots in Xinpujiang basin,Litang注:水化学类型代号:H-HCO3,C-Ca,M-Mg;pH值为无量纲,其余单位为 mg/L。(四)岩溶水开发的潜在地质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前,黎塘地下水开采主要用于生活饮用及农田灌溉,开采方式以分散式人工开挖民井或直接提引岩溶泉及地下河出口的岩溶水为主,开采方式简单,开采量小。目前,地下水开采主要用于生活饮用、工业生产及农田灌溉,地下水开采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开采方式以机井为主,少数挖大口井或直接提取天然岩溶水点的地下水。由于本区无大的地表河系,地下水埋藏浅,水量丰富,大规模抽取地下水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岩溶塌陷灾害,城镇生活区和工业区的局部地段造成的水质污染。对于农田供水的潜在环境问题则主要是岩溶塌陷的危险性。图5-5 黎塘示范区地下水Cl-浓度等值线图(2001年)Fig.5-5 Contour map of Cl-concentration in ground water in Litang demonstration plot本次调查塌陷点20处、塌坑128个,主要分布在开采量大且集中的水井附近(图5-7),由于开采强度较大,地下水位降深较大,地表土层较薄,表层岩溶发育强烈,抽水过程水位频繁变化,致使岩溶塌陷产生。其中危害严重的大型塌陷点有三处:帽子村、平农村、得胜村。塌陷最早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抽水引起的。据帽子村塌陷成因分析,当时正值旱季农灌期,黎塘镇的农灌井与工业、生活用水开采井共36口同时开采,日抽水量达7×104m3,而这些抽水井主要集中在帽子村附近的白水塘一带及东部工业区,其中距塌陷点400m 的三口开采井,合计日开采量最大可达13 000m3,致使水位大幅度下降,在岩溶空腔中形成负压,地下水流对土体产生强烈的潜蚀破坏作用,导致大规模塌陷发生。可见岩溶平原区集中大规模开采地下水是造成塌陷的主要原因。通过统计分析,流量大于80m3/h,或动水位降深大于2 m的井,其半径400m范围内发生塌陷的几率高;井半径400~900m范围内发生塌陷的几率为中等;流量小于80m3/h,或动水位降深小于2 m的井,半径400m范围内发生塌陷的几率为中等。研究表明,地下水开发过程中,3日水位变幅最大值≥2m或水位瞬时下降速率≥1m/h的井区具有塌陷高危险性;3日水位变幅最大值为2~1m或水位瞬时下降速率为1~0.1m/h的井区具有塌陷中等危险性,其余状况为低危险性。由此可见,在该地区采取分散、低强度方式抽取地下水,可以降低塌陷发生的危险。图5-6 黎塘示范区地下水COD 浓度等值线图(2001年)Fig.5-6 Contour map of COD in ground water in Litang demonstration plot图5-7 黎塘地区岩溶塌陷密度分区图(斜线区域为高密集区)Fig.5-7 Distribution of karst collapses in Litang(zones filling with slash mean high density of karst collapses)

5,detention tank中文是什么意思

detention tank(污水)滞留(沉淀)槽双语例句1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Combined Sewage Detention Tank in Central Shanghai 上海中心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环境效应研究2The Changping Pump Station was designed underground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detention tank so as to make proper use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 and coordinate with the surroundings.为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并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将上海市昌平泵站及调蓄池设计为全地下式、泵站与调蓄池合建的排水构筑物。

6,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

济南泉域边界较清晰,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实体结构),相对独立完整的输入、输出和调节等功能,且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对其状态影响显著,是一个典型的地下水系统,在我国北方岩溶分布区具代表性。确定和研究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对准确计算评价岩溶地下水资源、保泉供水和岩溶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均具有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一、地质环境条件1.地形地貌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地处鲁中山地的北缘,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为绵延起伏的山区,山势陡峻,深沟峡谷,绝对标高500~600m;中部为山前倾斜平原,绝对标高一般25~50m;北部为冲积平原。根据地貌特征,自东南至西北地形由高渐低,地貌成因类型依次为:低山区、残丘丘陵区、冲洪积平原区、冲积平原区。2.气象水文济南泉域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7mm,6~9月集中降水,12月至翌年3月较小,年最大降水量1194.50mm(1962年),最小340mm(1989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济南地区进入干旱系列年份。近20年来降水偏枯年份出现几率增加,1949~1972年,偏枯降水年份出现几率4%,1980~2001年出现几率7%,如1988~1989年、1999~2002年连续4年干旱。本区降水量在空间上分配也有差异,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北部山前平原。区内河流主要有黄河、玉符河、北沙河、小清河等。黄河水是济南市重要客水水源,为一地上河,其与岩溶地下水无水力联系。玉符河、北沙河发源于研究区南部泰山北麓,河道渗漏严重,是岩溶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由于上游修建水库而拦截地表径流,基本常年断流,为季节性河流,使岩溶地下水的补给量大大减少。小清河发源于济南西郊的睦里村。20世纪60年代以前,小清河水质优良。随着济南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污水排入,小清河已成为济南一条总排污河。区内主要水库有卧虎山、锦绣川、玉清湖和鹊山水库等。3.地层济南位于泰山穹窿的北翼,总体上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图11-1)。由南向北依次出露的地层有:图11-1 君崖—市区水文地质剖面太古界泰山群(Art):主要为混合花岗岩、片麻岩,分布于区域东南部。古生界寒武系(C):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于研究区中南部,岩性主要为页岩夹石灰岩,其中张夏组以石灰岩为主。奥陶系(O):分布于中、北部,主要岩性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灰岩。石炭系(C):分布于济南市以北,呈条带状近东西向分布。岩性主要为砂岩、砂质页岩、泥岩夹薄层灰岩,含煤。厚度100~250m,与上覆二叠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构成北部地热田的盖层。二叠系(P):分布于济南市以北的广大地区。岩性以陆相紫色、灰色砂岩、砾岩、泥质页岩,夹薄层可采煤层。厚度不等,与上覆第三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及山间河谷地带。成因类型以冲洪积为主,主要岩性为砂质粘土、黏质砂土、粘土,山前冲积扇堆积有砂砾石层。黄河以北岩性以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为主,局部夹中粗砂,最大厚度大于300m。4.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分布有北北西走向的千佛山断裂、马山断裂、东坞断裂、文化桥断裂,北北东向的港沟断裂和近南北向的炒米店断裂等。5.岩浆岩研究区主要有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在济南市区—历城区北部,属于中基性岩。济南岩体西起位里庄,东到王舍人镇,南至大杨庄—姚家镇一线,北到桑梓店—孔家村一线,面积约300km2,主要岩性为辉长岩、闪长岩。二、系统边界条件济南泉域边界是国内水文地质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受到了国际水文地质学者的关注。争论的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泉域东、西边界的确定上。山东省地矿局八○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完成的大量勘查成果,特别是于1980~1990年间完成的“济南保泉供水水文地质勘探”、“白泉-武家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和“长清-孝里铺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等项目成果,均确定东坞断裂、马山断裂分别作为泉域东、西边界,1991年以后的补充工作又进一步验证了此结论的正确性。根据近年的勘查试验资料,对泉域边界的范围和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综合研究,明确了泉域的边界。系统南边界:主要依据地层岩性和地表分水岭等确定。西起岗辛庄—桃花峪—馍馍顶一线,向南经黄山顶、香火炉子山至长城岭,再呈北北东向至西营东南的大高尖山,然后向北至文风山、跑马岭,最后向东至东坞断裂。系统北边界:确定的主要依据为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总体以燕山期侵入岩体和石炭、二叠系为界。系统东边界:根据东坞断裂总体隔水,断裂北段的局部地段尚显示有弱透水性质,但透水段长度不大。系统西边界:为马山断裂,总体隔水,老屯地段具透水性质。三、系统构成济南泉域是一独立完整的地下水系统,按其储存空间、含水介质、水理特征及功能差异等可分为4个子系统:孔隙水子系统、裂隙岩溶水子系统、岩溶裂隙水子系统和裂隙水子系统。按埋藏条件及储存空间不同,孔隙水子系统又可分为西部冲洪积扇孔隙承压水亚子系统,中部及东部山前坡洪积孔隙潜水亚子系统;裂隙岩溶水子系统分为寒武系张夏组(C2z)裂隙岩溶亚子系统和寒武系凤山组到奥陶系(C3f—O)裂隙岩溶水亚子系统;岩溶裂隙水子系统可分为馒头组至徐庄组(C1m—C2x)岩溶裂隙水亚子系统,崮山组、长山组(C3g—C3c)岩溶裂隙水亚子系统,石炭、二叠系(C-P)岩溶裂隙水亚子系统;裂隙水子系统可分为变质岩裂隙水亚子系统和辉长岩裂隙水亚子系统。1.孔隙水子系统根据泉域内松散岩层的结构、孔隙水的埋藏条件及其性质的不同,孔隙水子系统可分为泉域西部北沙河、玉符河冲洪积扇亚子系统和中部及东部山前坡洪积孔隙潜水亚子系统。(1)北沙河、玉符河冲洪积扇孔隙承压水亚子系统该亚子系统分布于玉符河、北沙河冲洪积扇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区,面积约130km2,地形自南向北微倾,海拔高度30~60m。在两冲洪积扇的交汇地带,古地形呈南北向凸起,向两侧凹陷,所以冲洪积扇沿两古谷地发育。玉符河冲洪积扇首部在罗而庄、殷家林一带,北沙河冲积扇首部在魏庄、张桥一带,两冲洪积扇在小丁庄—后朱一线叠加。冲洪积扇前缘向北延伸过黄河,在黄河沿岸冲洪积扇上覆7~15m全新统黄河泛滥冲洪积层。主要含水层位为第四系上新统,埋藏深度20~70m,水位埋深4~7m,浅部具有潜水性质,深部具承压性质。含水层厚度12~29m,富水性较强,单井出水量1200~1500m3/d。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0g/L。其首部水位年变幅较大,一般5~10m。富水性较差,小于500m3/d。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河流渗漏补给和裂隙岩溶水的越流顶托补给,以径流排泄和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该亚子系统的边界特征如下:系统东边界:自党家庄、大庙屯到腊山一线,构成隔水边界。系统南边界:以冲洪积扇首部为界。系统西南及西部边界:总体为隔水边界,但长清县城以北至水屯一带,边界两侧含水砂层成为一体,两侧有水量交换。系统北及西北边界:该系统含水砂层向北及西北延伸并过黄河,地下水以潜流方式向黄河以北径流。系统的底边界:根据第四系结构分析,济南—长清公路以北地区,分布着厚度较大的下更新统粘土和第三系半胶结的粘土岩及砂砾岩,具有相对隔水作用,以南粘性土分布较薄,局部地段由于古地形起伏变化,含水砂层覆盖于灰岩之上或与灰岩侧向接触,并有水量交换。(2)山前坡洪积孔隙潜水亚子系统分布于泉域中部白马山以东的山前地带,坡洪积物主要由粘土、粉质粘土、粘土夹砾石组成,厚度一般在3~15m,主要是粘土裂隙、坡洪积物含水,富水性较差。在山间季节性河谷地段分布有带状冲洪积砂石夹粘土层,厚5~15m,局部单井涌水量50~100m3/d,无集中供水意义。2.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子系统裂隙水子系统分为变质岩裂隙水亚子系统和辉长岩裂隙水亚子系统。(1)变质岩裂隙水亚子系统分布在泉域南部地表分水岭以北的中低山区,岩性以太古宇花岗片麻岩为主。地下水赋存运动于风化带裂隙中,风化带厚度5~15m,富水性极差且不均匀,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浅部循环,短距离排泄。因此,丰水期该地段裂隙下降泉较多,但流量甚小。地下水汇入沟谷,以地表径流形式向碳酸盐岩分布区汇集。(2)辉长岩裂隙水亚子系统主要分布在泉域北部,大部分被第四系所覆盖,零星出露呈岛状山。岩性以辉长岩为主,风化裂隙带较薄,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小于100m3/d。以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及岩溶水补给为主,地下径流和人工开采为其主要排泄方式。(3)岩溶裂隙水子系统岩溶裂隙水子系统分为C1m—C2x岩溶裂隙水亚子系统和C3g—C3c岩溶裂隙水亚子系统:主要分布在南部中低山区,含水层为页岩与灰岩互层,岩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差,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局部地段可达成100~500m3/d。位置较高,并有页岩阻隔,受沟谷切割或构造影响,往往出现阶梯水位,水位变化较大,一般5~10m,局部地段自流。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径流方向与地层倾向及地形坡向基本一致,以泉或散流的形式排泄,以基流形式汇集于河流并补给裂隙岩溶水亚子系统。(4)石炭、二叠系裂隙水亚子系统分布于泉域的西部边缘,覆盖于第四系、第三系之下。岩性以砂页岩为主,夹煤层,富水性差。上述变质岩裂隙水和C1m—C2x、C3g—C3c岩溶裂隙水与C3f—O裂隙岩溶水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主要是通过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转化成地表水渗漏补给裂隙岩溶水,故称其为间接补给区。3.裂隙岩溶水子系统济南泉域内裂隙岩溶水子系统可分为上、下2个亚子系统,下层为寒武系中统张夏组裂隙岩溶水亚子系统,上层为寒武系上统凤山组至奥陶系中统裂隙岩溶水亚子系统。该子系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1)寒武系中统张夏组裂隙岩溶水亚子系统该亚子系统含水介质为鲕状灰岩、豹斑灰岩、结晶质灰岩,厚度132~245m,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涝坡、崔马及前大彦庄一线,向北隐伏于地下,含水层顶底板分别由具有相对隔水作用的崮山组页岩和徐庄组页岩组成。灰岩顶部及底部岩溶发育,富水性中等,裸露区单井出水量小于100m3/d,隐伏区单井出水量500~1000m3/d。玉符河两岸及在构造与地形有利地段,富水性增强,单井出水量大于1000m3/d。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河水也是重要补给源之一。玉符河支流锦绣川的西营河段、玉符河宅科至崔马河段均大量接受河水渗漏补给。本亚子系统裂隙岩溶水,通过港沟、炒米店、石马等断裂与裂隙岩溶水亚子系统发生水力联系。(2)寒武系凤山组—奥陶系中统裂隙岩溶水亚子系统该亚子系统地层主要由古生界寒武系凤山组厚层灰岩及奥陶系石灰岩、白云岩组成,由南向北依次呈单斜展布,总厚度1102~1208m。断裂将系统内碳酸盐岩地层分割成为断块状。千佛山断裂—东坞断裂断块:地层相对千佛山以西向北推移,岩层主要倾向北北西或北北东。含水层位为寒武系上统凤山组、奥陶系下统冶里、亮甲山组至下马家沟组二段。受千佛山和文化桥断裂的切割,市区主要含水层为奥陶系下统冶里、亮甲山组至寒武系上统凤山组;文化桥断裂以东,主要为奥陶系下马家沟和冶里、亮甲山组。火成岩体由北向南呈层状或舌状侵入于下马家沟组一段和上马家沟组一段地层中。含水层的埋藏深度随火成岩的厚度而变化,总的规律是向北埋藏变深。系统内岩溶地下水总的由南向北北西运动,但由于受姚家庄—轻工学院一线较厚的火成岩体的阻挡及人工开采的影响,使岩溶水流在岩体前缘分流,一部分流向市区,另一部分流向东郊工业开采区,其主要排泄途径为泉排泄和人工开采。千佛山断裂—炒米店断裂断块:该断块地层相对千佛山以东向南推移,地层主要倾向为北西,含水层为寒武系上统凤山组和奥陶系下统冶里、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断块北部由于受火成岩侵入影响,下马家沟组以上地层缺失,奥陶系下统冶里、亮甲山组在火成岩体前缘埋藏在500m以下。南部该亚子系统外寒武系中统张夏组灰岩水主要通过炒米店断裂与奥陶系岩溶水沟通,是济南泉水重要补给源之一。该断块岩溶水主要流向为北北西,由于断块北部受厚度很大的火成岩的阻挡,形成岩溶水的富水带,大部分岩溶水沿岩体前缘折向东,通过千佛山断裂北段(透水段)流向泉群区。炒米店断裂—马山断裂断块:该断块地层倾向北西,北部大都被第四系覆盖,依次由南向北分布有寒武系上统凤山组、奥陶系下中统各组,断块北部奥陶系中统八陡组灰岩部分上覆有石炭、二叠系。断块岩溶水除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外,还受系统外张夏组灰岩的岩溶水通过石马断裂补给奥陶系岩溶水。断块内岩溶水向北东径流,径流中受地层所阻,在景庄、老张庄一带形成富水区。岩溶水的排泄一部分向北东径流,部分通过第四系天窗及弱透水层越流补给第四系孔隙水并通过第四系向区外排泄,一部分岩溶水向北顺层径流排泄或通过断裂裂隙向石炭系排泄。系统的富水性特征表现为:在低山丘陵区灰岩直接裸露地表,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在地形、构造及地表水补给有利于岩溶水的储存富集地带,出水量可大于500m3/d。水位埋深50~100m,甚至大于100m,水位年变幅20~-50m,为供水较困难的贫水区。丘陵及部分岛状山分布区,含水层主要为奥陶系灰岩。部分裸露,部分隐伏在10~20m的第四系松散层之下,呈带状沿北东—南西向分布,富水性中等,单井出水量100~1000m3/d,局部由于构造控水,单井出水量可大于1000m3/d。山前倾斜平原以及单斜构造前缘,单井出水量可达1000~5000m3/d,局部地区大于1万m3/d。系统边界确定为:以东坞断裂为东边界、马山断裂为西边界、寒武系上统长山组顶界面为南边界(隔水边界)、以孔隙水子系统的底边界为北边界。四、系统的功能地下水系统的功能是指在某种实体结构下,地下水系统整体行为和活动的总和。由于地下水系统功能是系统实体结构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因此地下水系统有多种功能,但最主要的是系统的输入、输出和调蓄功能,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亦是如此。1.输入功能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主要的输入源是大气降水,但其输入方式可有4种。1)灰岩裸露区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这是系统岩溶水获得补给的主要方式。多年的动态观测资料表明,岩溶水水位、泉水流量的变化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济南地区全年降水多集中在雨季的7,8,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7.34%。每年雨季岩溶水位普遍上升,泉水流量增大。而每年枯水季节的4,5,6月份,降水量极小,岩溶水水位最低,泉流量最小或断流。全年岩溶水水位与泉流量的动态曲线与降水量的分配有十分明显的对应关系。根据9批91个地下水、地表水水样同位素分析结果,将岩溶水各水样点δD-δO散点图与全国雨水线相比较(图11-2),看出岩溶水水样点均分布在全国雨水线附近,说明泉域岩溶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图11-2 岩溶水水样点δD-δ18O散点图与全国雨水线比较2)河床渗漏集中补给泉域南部因超渗产流或蓄满产流而使部分大气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在河流渗漏段集中补给岩溶水。此外,卧虎山水库向下游河道放水也成为河床渗漏集中补给的水源。3)大气降水通过第四系含水层间接入渗补给岩溶水玉符河、北沙河中上游沿河发育有粗砂夹卵砾石,且直接覆盖在灰岩之上,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孔隙含水层后,再下渗补给岩溶水。4)系统外补给通过泉域东、西边界透水和弱透水段,白泉泉域和长清孝里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对济南泉域产生补给。2.输出功能泉域岩溶水系统输出排泄主要有3种方式:1)人工开采这是目前泉域岩溶水系统最主要的排泄途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与城市用水开采泉域岩溶水日益增加,至1997年达到65.78万m3/d(图11-3)。玉清湖、鹊山引黄水库建成输水后,开采量明显减少,2003年泉域岩溶水实际开采量为40万m3/d。图11-3 济南泉域历年降水量、泉流量与地下水开采量关系图2)泉水排泄在自然条件下,泉水排泄是岩溶水系统的主要排泄方式。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市区四大泉群总流量平均在30万~35万m3/d。3)径流排泄泉域岩溶水系统西北部,奥陶系灰岩向北延伸到黄河以北,岩溶水沿地层倾向向北西方向运动。3.功能分区济南泉域的功能分区,是指在济南泉域范围内,泉水与其母体岩溶地下水形成过程中起不同作用的地段划分。济南泉域可分为直接补给区、间接补给区、汇集排泄区等3个功能区(图11-4)。图11-4 济南泉域功能分区图直间接补给区:指泉域上游所有靠大气降水补给形成的地表水、地下水,均以地表径流形式进入、补给直接补给区的地区。主要位于济南市南部和西南部的玉符河、北沙河流域的上游地区,包括仲宫—西营—高而—万德等地区。汇集排泄区:指整个泉域系统下游岩溶地下水汇集、储存、排泄的地区。分布在千佛山以北、大明湖以南,沿火成岩岩体南侧呈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地带,西起玉符河旁的位里庄,东至铁厂(图11-5)。五、系统的流态1.水动力场流态泉域岩溶水系统是以溶隙、溶孔、溶洞构成的地下网络系统,水流具有渗流性质,流态以层流为主。岩溶水水力坡度在南部山区较大,为1.5%~2.5%。进入山前地带,水力坡度明显变缓,为1.0%~2.5%,且由东至西水力坡度呈减少趋势,炒米店断裂以西水力坡度较小。沿火成岩体南缘的汇集区,由于岩溶发育,连通性极好,水力坡度更为平缓,一般小于1/2500。(1)水动力分带地表水和地下水动力是可溶岩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而岩溶的三维空间分布和岩溶发育程度也影响着水动力特征,因而水动力与岩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具有独立、完善的水动力场,由于水动力受岩石介质的透水性、导水性及水的补、径、排、蓄条件的控制,因此岩溶水系统各功能区、水动力特征、岩溶发育状况等各不相同。在平面上可划分为3个水文、水动力带:外源水带、入渗-径流带、汇集-排泄带。外源水带:分布于南部山区,寒武系凤山组(C3f)底板界限以南,它在岩溶水系统功能上是间接补给区。主要是变质岩、寒武系下中统和上统的崮山、长山组,大气降水主要以表流形式进入直接补给区入渗,部分在断裂构造作用下与直接补给区发生水力联系。入渗-径流带:分布于南部山区丘陵及山前地带的寒武系凤山组以上地层的分布区,它在岩溶水系统功能上是直接补给区。大气降水的水流主要沿着岩层裂隙向下渗流,到达一定深度后,则向下游作水平方向流动而汇入岩溶水系统中。汇集-排泄带:分布于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的山前平原地带,它在岩溶水系统功能上是汇集排泄区,是岩溶水总汇集、排泄场所,也是岩溶水富水地带,水力联系好,蓄水空间大,动态相对稳定,具有统一的水位,形成一完整的开采、排泄、统一水动力场和天然隐伏的岩溶地下水库,是岩溶水的主要排泄地带,以开采排泄、泉水排泄和径流排泄为主。(2)平面水动力场从泉域岩溶水多年枯、丰水期平面水动力场分析,岩溶水平面水动力场变化不大,仅局部由于季节变化和开采影响发生变化。由于受地形、地貌、地层、构造等因素控制,千佛山断裂以东和以西水面形态有所不同(图11-6)。千佛山断裂以东,岩溶水总体流向为北北西,山区水力坡度大,山前及汇集区水力坡度小,在市区、东郊工业开采区,由于人工及岩体的作用,形成2个相对独立的降落漏斗同源补给,开采量变化会引起平面流场的变化,使分水岭相对移动而相互影响(图11-7)。千佛山断裂以西,东南部山区径流方向为北西,水力坡度较大,西南部岩溶水径流方向为南北向。受煤系地层、火成岩体、西郊开采的共同作用,岩溶水在向北径流过程中,径流方向发生改变,转向北东。由于西郊水厂开采,在腊山、大杨庄、峨眉山附近形成了一相对稳定的降落漏斗。从千佛山断裂以西平面流场图分析,由山前至汇集区水力坡度逐渐减小,说明其导水性逐渐增强,特别是火成岩体南缘,水力坡度极缓,是导水性极强的岩溶水汇集、富水区。炒米店地堑带等水位线向上游凸,这是由于它是岩溶水强径流导水带,水流疏导快,水头低,形成槽谷状水平形态,两侧岩溶水有向该带径流的分流。图11-5 济南泉域排泄区地质剖面图图11-6 岩溶地下水平面流场图(2004年6月)图11-7 东郊工业开采区地下水平面流场(3)纵剖面水动力场从纵剖面水动力场分析,可分为垂直渗流补给带、水平径流带、汇集排泄带(图11-8)。图11-8 纵剖面水动力场垂直渗流补给带:位于南部山区的直接补给区,水流以垂直、水平两种方向兼有。大气降水垂直向下补给,达到一定深度后转为水平运动为主。岩溶含水层导水性、富水性皆不均匀,水力坡度较大,水位变幅大且陡降。水平径流带:位于山前至汇集区边缘带,是岩溶水补给到排泄的中间过渡带,岩溶水以水平运动为主,其补给来源以侧向水平径流补给为主,岩溶水水位陡升缓降,水位变幅及水力坡度较小,岩溶含水层较厚,导水性及富水性相对较大且均匀。汇集排泄带:位于岩溶水的汇集区火成岩体南缘地带,侧向径流补给是其主要补给来源,并在此汇集、排泄。排泄方式以泉水和开采为其主要形式,天然条件下,水力坡度极缓,含水岩层的导水性富水性极强,且较均匀,水位变幅相对较小,岩溶水含水层巨厚,是天然岩溶地下水库的主要库区。(4)汇集、排泄区横剖面水动力场岩溶水汇集排泄区富水性、导水性强,储水空间大。岩溶发育较均匀的区域岩溶水系统特有的地质构造特征决定了在火成岩体南缘形成岩溶水的汇集排泄区,其补给主要是南部的径流补给,水位相对较稳定,由于开采作用局部形成降落漏斗。沿火成岩体南缘,形成岩溶水的强导水径流带,连通性极好(图11-9)。图11-9 排泄区横剖面水动力场图11-10 2004年地下水动态2.岩溶地下水系统动态特征岩溶水系统动态是岩溶水系统含水层结构、性质、边界条件和岩溶水补给、排泄及运动的综合反映,是研究岩溶水各级系统、功能和特征的重要信息。在目前环境状态下,济南泉域岩溶水水位动态主要受岩溶水系统自身结构、功能、气象水文因素及人工开采的控制与影响。岩溶水系统的结构、功能决定了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在不同空间的补、径、排、蓄条件,补、径、排、蓄条件是影响岩溶水水位动态的重要内因。在灰岩裸露、地形起伏较大的直接补给区,岩溶发育差,含水层薄,导水性、储水性弱,调节能力差,岩溶水水位随降水量的变化而陡升陡降,年变幅一般在20~60m,地下水位埋深50~100m(图11-10),动态成因类型属径流-入渗型。在汇集区,岩溶水接受侧向径流等补给,在强岩溶发育的岩溶地下水库的调节作用下,水位年变幅较小,一般3~5m。一般情况下,济南市区四大泉群排泄带水位动态相对稳定,年变幅仅有3~4m,动态成因类型属入渗径流-泉排开采型。年内对岩溶水动态影响较大的因素是降水,它控制了年内最高水位值出现日期;其次是工农业开采量,它决定最低水位值。在降水、工农业开采的综合影响下,一年之中水位动态呈现缓慢“下降—上升-下降”季节性、周期性的变化特征。一般在1~5月水位逐渐下降,5~6月出现最低水位,7~9月雨季来临,农灌停止,水位波动上升。最高水位滞后于降水量约1个月左右,出现在9~10月,然后水位缓慢下降,并持续到翌年5~6月。属气象-开采型动态类型。济南泉域岩溶水水位处于多年动平衡状态。从水位标高可以看出,西郊高于市区,市区又高于东郊工业开采区。为了更好地揭示岩溶水多年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市区多年年平均、年最高、年最低水位等特征值来研究市区岩溶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多年年平均水位来研究西郊岩溶水多年动态变化规律。多年年平均水位变化:选择降水量和岩溶水开采量为自变量,A2-20孔平均水位值为因变量,进行线形逐步回归分析计算。最优逐步回归方程为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式中:H为A2-20孔年平均水位(m);Pn为当年降水量(mm);Pn-1为前一年降水量(mm);Pn-2为前两年降水量(mm);Q开为当年地下水开采量(万m3/d)。结果表明,岩溶水年平均水位与3年降水量及岩溶水开采密切相关,其中与当年岩溶水开采量关系最密切。说明在现状条件下,岩溶水年平均水位主要受岩溶水开采量的控制,即岩溶水年平均水位随年开采量的增大而降低,同时还说明济南市区岩溶水系统具有3年的调节功能。因此,济南市区岩溶水多年年平均水位动态属气象-开采型。多年年最高水位变化:同样选择降水量、岩溶水开采量为自变量,A2-20号孔年最高水位为因变量,进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计算。最优逐步回归方程为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式中:Hmax为年最高水位(m);其他同前。结果表明,岩溶水最高水位同样与3年降水量及岩溶水开采量密切相关,同样与当年岩溶水开采量关系最密切。说明在一般降水年份,岩溶水年最高水位仍然受岩溶水开采量的控制,即岩溶水年最高水位随开采量的增大而降低,同时进一步说明济南市区岩溶水系统具有3年的调节功能,因而济南市区岩溶水多年最高水位动态仍属气象-开采型。多年年最低水位变化:选择降水量(水文年)、泉区开采量及外围开采量为自变量,A2-20号孔年最低水位值为因变量进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计算。最优逐步回归方程为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式中:Hmin为A2-20号孔年最低水位(m);Qc为泉区开采量(万m3/d);Qs为外围开采量(万m3/d),其他同上。该方程表明岩溶水最低水位与前一年、前两年降水量、泉区开采量及外围开采量密切相关,其中与泉区开采量关系最密切,外围开采量次之。这说明年最低水位主要反映了前一年、前两年降水量及当年岩溶水开采量对其的影响,与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相符。当年的最低水位出现于雨季来临前,因而它不受当年降水量的控制。显然,岩溶水多年最低水位动态仍属气象-开采型。

7,救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护花别样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3句:满眼里一片碧绿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仿佛延伸到遥远的天空,红艳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射下格外光艳迷人.4句:乌云汹涌翻滚,像打翻的墨汁一样黑,但也没能遮住青山。晶莹洁白的雨点好像蹦跳的珍珠,纷纷闯入游船。请及时采纳,谢谢。
1. 野旷天低树2. 疑是地上霜3. 映日荷花别样红4. 黑云翻墨未遮山5. 江枫渔火对愁眠6. 呼作白玉盘7.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8.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1建议你杀毒软件全盘杀毒,最好是在安全模式下杀,因为有些病毒很顽固。 2然后用360安全卫士查查有没有系统漏洞,打好补丁,查查有没有木马,恶评插件,也可以清除一下系统垃圾,这都是常规的一些操作,一般都是因为以上这些东西引发的问题。 完成以上操作后,如果程序还是有问题,可能被病毒破坏,不能修复,只能是重装软件。
您好,请参考,望采纳!!!野旷天低树疑是地上霜映日荷花别样红黑云翻墨未遮山江枫渔火对愁眠呼作白玉盘第3句的意思: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第4句的意思: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8,清污分流和雨污分流的区别是什么

清污分流,主要是将高污染水和未污染水或低污染水分开,分质处理,减少外排污染物量,降低水处理成本。清水、污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跟原水水质、排放标准等密切相关,目前国家和省级部门均未出台明确的界定标准。  雨污分流,是将城市污水与降雨径流分离,各用一条排水管道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或经过自然沉淀,即可作为景观用水和市政用水等;污水需要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到相应国家或地方标准后再排入河道。雨污分流便于雨水收集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清污分流系统治理方案是在现有管网条件下,对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智能调蓄,将雨水管内错接、混接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至市政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较干净的中后期雨水则直接进入市政雨水管排入自然水体,从而根本上解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进入自然水体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该系统的核心是智能分流、精准截污、削峰调蓄、智慧水务,既能实现清水与污水的分流,保证污水全收集,又能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还能将进入自然水体的污染物控制在自然水体能够自我修复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恢复自然水体的生态功能,从而实现自然水体的长治久清。雨污分流制,就是雨水通过雨水管排入自然水体,污水通过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两根管道独立设置,实现了雨污分流。但这种排水系统也有两个问题,一是存在管道错接、混接现象,污水进入雨水管或雨水进入污水管。二是雨污分流解决不了面源污染的问题,降雨时,初期雨水冲刷大气和地面后,带着地面垃圾(比如垃圾中转站、餐饮、汽修、农贸垃圾)通过雨水管排入江河湖海,造成面源污染。

9,沥青湖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 沥青湖的形成是由于古代地壳变动,岩层断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气涌溢出来,经长期与泥沙等物化合而变成沥青,以后又不断地在海床上逐渐堆积和硬化,形成了如今的沥青湖.从沥青湖的形成过程,也可反映出该地区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在采掘中,人们曾发现古代印第安人使用过的武器,生产过程以及生活用品,还采掘出史前动物的骨骼,牙齿和鸟类化石等.1928年,该湖湖底突然冒出1根4米多高的树干,竖立在沥青湖的中央.几天以后,树干才逐渐倾斜沉没湖底.有人从树上砍下一断树枝,经科学家们研究考查,发现这棵树的树龄已有5000多年了. 更详细的可以浏览文章: http://www.chemlq.com/knowledge/31.shtml 为什么会有天然沥青湖: http://www.chemlq.com/knowledge/32.shtml
科学界对天然沥青湖的形成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地理学家认为,沥青湖是由于地震造成陆沉现象,地下石油、天然气溢出,与地面上的物质化合,久而久之才形成的。有的地质工作者认为,这里原来是一座死火山,湖泊是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底下长期与软泥流等物质混合,以后涌到死火山口后才形成的。   工人在100 多年的采掘过程中,在这座湖里曾发现过许多史前时期的动   物骨骸、牙由以及各种鸟类的化石,甚至还挖掘到不少历史文物,包括古代印第安人使用过的生产工具、打仗时用的弓箭和其他武器,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等。沥青湖不仅为国家创造了源源不断黑色财富,历史学家、考古工作者还发现它还是一座研究印第安人历史的文物宝库,更让人惊奇不已的是,1928年的一天,人们突然看到这座沥青湖里陡然冒出一根四米多高的树干,这根树干足足在湖面竖了一个月才慢慢沉到湖里。后经过考古学家、科技工作者鉴定,这根树干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些发现为人们研究沥青湖的形成及其年代提供了新的依据。

10,梦清园的简介

梦清园位于苏州河南岸、宜昌路以北、昌化路以西、江宁路桥东侧。三面临水,占地面积8.6公顷。以亲水性、大绿量为主要特色,园内草坪面积约9450平方米,乔木和灌木面积54450平方米,拥有84%的绿化率,其中园内的梦清馆室内展区面积达到3,200平方米。  “梦清园”具有丰富的科普、文化内涵。园内保留的原上海啤酒厂部分建筑(酿造楼、灌装车间),在修缮、恢复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成为上海水环境治理的展示中心,与园内的小品,绿化辉映,系统地展示河流生态系统的演变、退化、修复过程,聚焦反映苏州河治理的科学原理和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并通过大量珍贵资料,将苏州河蕴涵的人文脉络、沿岸的建设发展规划、前景完整展现。  整个公园分为室内展示区(用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改造而成)、环路内室外展示区(含人工湿地与人造风景林)和环路外的滨江景观带(由石阶竹露、曲水梦清等九个小景区连接而成),满足人们游园、休闲的多重需求。总体布局采用“一心、一环、两轴线”格局,以科普广场为中心统领全面,主环路为纽带串联景区,轴线大道携景观、科普展示为一体,保留了园内的老啤酒厂建筑,在这里展示“人与河”的曲折故事,使科学、历史、生态在“梦清园”中融会贯通,既显西方园林的大气,又有中国园林的精致,独具21世纪新海派园林风格。  梦清馆  苏州河展示中心由原先的啤酒厂罐装车间改造而成,展馆面积3200平方米, 展厅分为3个楼层,主要通过实物、模型、图片、影视、多媒体互动,感受、操作演示和讲解等诸多方式,介绍和展现苏州河的历史变迁,水治理的成就及苏州河美好、融合的明天。  第一层:  苏州河的故事——介绍苏州河的地理位置以及上海的水利系统  数十项展示系统展示的是苏州河的沧桑变化。苏州河作为上海母亲河的功能,从灌溉、捕鱼,到航运、纳污,划出一道由农业、渔业向商业、工业发展的曲线,客观而真实地反映出人力与自然相互消长的关系。在今天,大自然的历史竟然与人类生存的历史矛盾起来,这是我们始终无法接受的事实。  上海地处东海之滨,却是一座水质型缺水城市,污染的苏州河一度阻碍了上海更好的发展,人为的浪费水、破坏水,是缺水的直接原因。梦清馆强化了水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细化了苏州河曾经的清澈和悠远,水系模型突出了苏州河在上海的地位和作用,介绍苏州河作为污染河流治理的成功范例。  第二层:  苏州河的变迁---介绍古代和近代苏州河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  真实超长多热区影像系统让古代苏州河的生态、苏州河黑臭的原因和治理方法跃上触摸式大屏幕,大量的图文资料展现了人类的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人类发展过程的衍生物——河文化和桥文化,必然随着水环境的恶化而消沉,随着水环境的改善而繁荣。苏州河又是一条多桥的河,每一座横卧南北的桥梁都是苏州河的一部分,上海著名的外白渡桥在馆中的仿真模型让人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多媒体剧场、大型镜面互动演播、超长多热区影像系统、三维演示和游艇仿真游览等,使科普性、形象性和娱乐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第三层:  苏州河的治理—-介绍苏州河的治理过程以及目前的状况  大量的图片资料记录了苏州河的三次大规模治理过程,经过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工程,苏州河已基本告别黑臭,最近苏州河内已出现了麦穗鱼、斗鱼、鳑鮍鱼等好几种小鱼,周围也常有白鹭翔集,这表明苏州河的生态正在恢复。  合流污水、一期治理和二期、三期治理的数据和照片资料,将治理的历史过程呈现在你的面前,12平方米大型镜面可听凭观众手指的指挥;河口水闸模型和雨水调蓄池的模型,形象地展现景观水体生物净化与生态重建工程全貌;大型四幕多媒体剧场《苏州河的诉说》,回顾了苏州河的变迁历史,演示未来苏州河的功能规划,唤起人们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是镇馆之宝。  梦清馆记录了苏州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在这里,人们可以不仅可以了解苏州河和上海的变迁,看到水脉与历史脉络的紧紧相连。通过参观馆内的学习资源,了解水处理的基本方法,让人们了解水资源的危机,看到水资源的珍贵,了解水资源与自身的密切关系,从自身做起不做危害水资源的行为,让我们周围的水更清,天更蓝。  1、梦清园人工湿地  梦清园中的苏州河景观水体净化系统是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示范工程,涵盖了12项专利成果。梦清园景观水体生物净化系统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又称自由水而人工湿地,类似于自然湿地。它就像是一个自然的过滤净化器,苏州河的水从这里进入梦清园后,许多污染物质被分解和去除,水质得到了净化和改善。整个系统由折水涧、芦苇湿地、氧屏障、中湖和下湖(沉水植物)以及清洁能源曝气复氧系统五个部分组成。  生物净化系统经过处理还原了水的真实面貌,使得梦清园依靠自身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绿化用水的大规模需求,经过净化处理后,水质提高了1-2个等级。  2、梦清园雨水调蓄池  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市政管道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会直接流入河中。如遇发生超过排水标准的降雨时,在开足泵站污水泵向污水处理厂输送合流污水的同时,将管道收集的初期雨水截流进入调蓄池。当截流的初期雨水量小于调蓄池容积时,则不需要开启雨水泵向苏州河排水,不会对苏州河造成污染。当截流的初期雨水量大于调蓄池容积时,待调蓄池充满后,再开启雨水泵向苏州河排水,减少对苏州河的污染。
1、游梦清园上海的梦清园是个绿色的大宝库。 走进梦清园,我们就先来到了空中水渠的所在地。空中水渠足有五六十米长,高得像一层楼。水渠里面,流动着一条小河。小河在缓缓地流动着,走近一看,水流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光彩夺目,十分明亮。小河似乎在弹奏着一首优美的歌曲,使人感到十分清爽。 走过了空中水渠,我们就来到了一片草地上。突然,几十根粗粗的水管引入眼帘,我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梦清园里非常有趣的东西——“听水小品。”我立刻跑到水管边,把耳朵凑上去一听,里面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似乎在开演唱会呢!我心想:这些设备真是高科技!能让我们感受到水流动的声音。 穿过一段石阶路,我们就来到了“镇园之宝”的所在地。所谓的“镇园之宝”发原来是一棵对节白蜡树呀!只见它高高地矗立在草坪上,像一把绿色的雨伞堆起来的摸样,有趣极了。它长得枝繁叶茂,叶子一簇堆在一簇上,不留一点儿缝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好看,怪不得被誉为“镇园之宝”呢! 参观完了“镇园之宝”我又来到了大鱼岛。大鱼岛是苏州河的第一大岛,大鱼岛上面有一个白玉兰似的观景阁。登上了观景阁,梦清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只见一些树木紧凑在一起,像一列列士兵在站岗。 梦清园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呀!2、暑假,我游览了上海的梦清园。梦清园位于苏州河的南边,是一个环保主题公园,分为大鱼岛、人工湿地和梦清馆三大部分 。走进梦清园,眼前就呈现出了一片绿色,空气十分清新。我不由自主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真是让人神清气爽,旅途的劳累好像忽然都消失了。再往里走,树木就更密,更多了。还能听到:“吱吱吱.......”的声音,这正是成千上万只知了在齐声歌唱呢!四周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散发着阵阵清香,它们随着风儿轻轻的摇摆,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绕过几个有许多小鱼穿梭的池塘,我们来到了梦清园中的梦清馆。梦清馆共有三层。第一层介绍苏州河的地理位置以及上海的水利系统;第二层介绍古代和近代苏州河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第三层介绍苏州河的治理过程以及目前的状况。一开始,苏州河是十分的清澈,有许多的小鱼在里面自由的玩耍。但后来,大家深深地伤害了苏州河,人们往河里扔垃圾;许多工厂的污水也不断的排向她;连水葫芦也在搞破坏,它越长越快,越长越快,一夜之间就完全覆盖了苏州河的整个水面,然后就开始腐烂.......苏州河就这样变得又黑又臭的了。后来,市政府下定决心要把苏州河治理好,他们把河边的工厂全部都拆了;又派人把沉淀在河底的垃圾捞上来;还建了一些水工厂,水工厂把苏州河的污水全部吸收,再进行净化,最后重新排回到苏州河。就这样许多年过去了,苏州河渐渐的恢复了原来清澈.明亮的面貌。欣赏着眼前梦清园的美景,想着苏州河的变化,我情不自禁的对自己说:“环境从我做起!”
文章TAG:什么叫涌底调蓄系统什么调蓄系统

最近更新

  • 荔波县去机场怎么走,怎么坐客车从贵阳机场到荔波荔波县去机场怎么走,怎么坐客车从贵阳机场到荔波

    怎么坐客车从贵阳机场到荔波2,荔波机场怎么去小七孔1,怎么坐客车从贵阳机场到荔波先坐车到都匀,在坐车到荔波。2,荔波机场怎么去小七孔先坐车到县城的汽车站,在买车票到小七孔.....

    经验 日期:2023-08-08

  • 洛阳洛吉路在哪里了,洛阳吉林路在那洛阳洛吉路在哪里了,洛阳吉林路在那

    洛阳吉林路在那2,洛吉快速通道途径情况1,洛阳吉林路在那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吉林路1号洛阳吉林路在那?在洛阳牛2,洛吉快速通道途径情况从2009.3月17日召开的洛阳市交通工作会议上传出一条令.....

    经验 日期:2023-08-08

  • 公共电话哪里找,哪有公用电话公共电话哪里找,哪有公用电话

    哪有公用电话2,公用电话地址查询1,哪有公用电话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在手机推广到家家户户,电话已经逐步退出社会了吧。在一些公司,办公企业,和偏远贫穷的地方才有公用电话了,在我居住的地.....

    经验 日期:2023-08-08

  • 德州运河消防在哪里,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消防大队在什么地方德州运河消防在哪里,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消防大队在什么地方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消防大队在什么地方2,德州玻璃钢消防水箱厂在哪里1,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消防大队在什么地方在华能电厂老生活区对面往西大约100米,往南去的一条路,(菜场西门的路),一直往南.....

    经验 日期:2023-08-08

  • 惠州金山河在哪里,惠州的金山湖和龙湖距离是多少 坐几路车可以去到惠州金山河在哪里,惠州的金山湖和龙湖距离是多少 坐几路车可以去到

    惠州的金山湖和龙湖距离是多少坐几路车可以去到2,惠州的金中哪里1,惠州的金山湖和龙湖距离是多少坐几路车可以去到额换乘1次14公里,1小时20分,步行1000米金山湖1步行740米至山水华府乘15.....

    经验 日期:2023-08-08

  • 淮南山南新建学校在哪里,求山南新理工大学准确地址淮南山南新建学校在哪里,求山南新理工大学准确地址

    求山南新理工大学准确地址2,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在山南哪里1,求山南新理工大学准确地址安徽理工大学山南新校区在往合肥高速那条路上,在日芯光伏对面淮南南部安徽理工大学新区在那建成后.....

    经验 日期:2023-08-08

  • 2017年9月27日大写怎么写,9月17日大写2017年9月27日大写怎么写,9月17日大写

    9月17日大写2,支票日期怎么填写1,9月17日大写9月17日大写有两种写法,写法一:九月十七日;写法二:玖月壹拾柒日。第一种是普通的书面用语写法,第二种写法是在财务领域的会计数字书写方法。年份:.....

    经验 日期:2023-08-08

  • 长春显微镜去哪里买,长春哪里卖显微镜长春显微镜去哪里买,长春哪里卖显微镜

    长春哪里卖显微镜2,长春哪里买生物显微镜1,长春哪里卖显微镜中心客运站边上有一家买测量仪器的商店,那里就买显微镜,还有周边的测量仪器店都应该有卖的.2,长春哪里买生物显微镜你可以跟北京.....

    经验 日期:2023-08-08

相关文章